海青镇 - 基本情况
海青镇位于胶南市西南49公里处,南接日照,北靠诸城,西邻五莲,素有“北方绿茶之乡”的美誉。在胶南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上级的各项战略决策以及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加快工作指导的转变,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依托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绿洲茶叶精品园,对北部山区生态农业旅游科学规划,进行生态、旅游、观光综合开发,引进了3家客商落户园区开发建设。投资150余万元建设茶艺楼一处、观光亭两个、陆羽雕像一座、整修环山道路10公里,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形象。调整规划130亩土地,集中发展茶叶生产资料供应、鲜叶交易、茶叶加工、茶艺展示、农家乐等相关服务业,拓宽旅游空间,初步形成了青山、绿水、竹林、茶园为主要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格局。2006年以来,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了青岛胶南海青绿茶采茶节。
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村级自来水改造工程,积极推进了村村通柏油路和村庄主街道硬化工程,加强了“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建设沼气池500多个。95%的村庄实现了通柏油路,村村通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和电话,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镇村工业阔步前进,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利用临港产业加工区和市经济开发区招商平台,不断创新思路,突出招大引强,实施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走出了一条工业强镇的新路子。现已形成茶叶加工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电子电器产业、汽车配件产业、服装鞋帽产业等五大工业产业集群。2007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35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3元,工业总产值6.7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13%和24%。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19个,合同内资6.5亿元,实际到位4.5亿元,实际到帐外资590万美元。2008年1-6月份,引进内外资项目6个,实现到位资金2.5亿元,到帐外资252万美元,出口创汇达7600万美元,分别占全年计划的53%、36%和64%;进口金额6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5%;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4.05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年度计划50%;销售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年度计划51.71%;利税6303万元,同比增长15%,占年度计划5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52万元,占全年计划51%,同比增长22%。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区实现“五通一平”,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套完善、风景秀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综合治理井然有序。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青岛市郊区经济发展二十强镇”、“青岛市‘五个好’镇党委”、“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平安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海青镇 - 经济发展
“海青锋”绿茶先后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青岛莲芯”和“海北春”绿茶获全国“中茶杯”评比特等奖,“胶南春”绿茶被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指定为专用茶。
“唐村”牌蔬菜被山东省绿色食品协会认定为绿色食品,获得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蔬菜交易市场准入权,在官庄管区规划建设青岛市蔬菜示范园区。依托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绿洲茶叶精品园对北部山区生态农业旅游科学规划,设置了翠绿挺拔的毛竹园、茶篷如画的精品园、枝叶繁茂的千年古银杏、蜿蜒起伏的齐长城遗址、巍然耸立的茶圣陆羽塑像、风格迥异的观光亭、内容丰富的茶艺展览馆、历史悠久的天齐庙、植被翠绿的翠龙山脉等多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全镇初步形成了青山、绿水、竹林、茶园为主要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农业格局。每年“五一”期间,举办青岛胶南海青绿茶采茶节,国内游客络绎不绝。
镇村工业阔步前进,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利用临港产业加工区和市经济开发区两个招商平台,不断创新思路,突出招大引强,实施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走上了一条工业强镇的新路子。现已形成了以青岛绿峰茶叶有限公司、青岛华欧集团香茗苑有限公司、13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为代表的茶叶加工产业,以青岛宝丰食品有限公司、青岛新农庄蔬菜加工厂为代表的蔬菜加工产业,以青岛昌美达电机有限公司、青岛捷成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新东洋计电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子电器产业,以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青岛五顺汽车模具部件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华光车辆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产业,以青岛天纶制衣有限公司、青岛梨花服饰有限公司、青岛韩苑制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服装鞋帽产业,以青岛张铜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产业等六大工业产业集群,夯实了新农村建设基础。2007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3518.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3元,工业总产值6.72亿元,同比增长37%、13%和24%。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19个,其中外资3个,内资16个。合同内资6.5亿元,实际到位4.5亿元,实际到帐外资590万美元。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已开工建设楼房3万平方米,镇区实现“五通一平”,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套完善、风景秀丽。
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综合治理井然有序。
该镇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明星乡镇”、“山东省科普先进乡镇”
“青岛市郊区经济发展二十强镇”、“青岛市‘五个好’镇党委”、“青岛市文明乡镇”、“青岛市平安建设示范镇”、“青岛市爱国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随着胶南市“融入大青岛、打造西海岸都市新区”战略的实施,海青镇作为一座无穷魅力的城镇迅速崛起,成为青岛西海岸一颗璀璨的明珠。
海青镇 - 文化遗产
海青茶自1966年从安徽省大规模引进胶南市,历经引种、发展、回落、再发展过程,到1972年发展到220亩,后河西村成为海青绿茶的发祥地。1995年来,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茶叶生产进入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现已发展成为极富地方特色的高效农业产业,胶南市海青镇因此成为是“南茶北移”最成功的地方之一,也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大型绿茶生产基地。
为了提高海青绿茶的规模和质量,海青镇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合,进一步加大对茶农、茶厂的培植扶持力度,大力推广良种茶树,对茶叶产业实行无公害化规范管理。专门成立了海青茶叶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起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建起了江北唯一的万亩精品茶叶示范园,逐渐形成了一支茶叶技术科研队伍,相继攻克了20多项茶园优质丰产技术难关,完成了高效设施栽培的诸多科研项目。在推广扦插繁育、配方施肥、合理修剪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又从南方引进了龙井、大白茶等国家级无性系良种进行实验、示范、推广,实现了由绿色无公害到有机绿茶的转变,既传承了南方名茶的秉性,又形成了海青绿茶的“豌豆香”特有品质,使海青绿茶不仅在茶园面积上迅速扩大规模,而且在茶叶品质上又有了显著提高。如今,茶叶生产已成为海青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有机绿茶加工已成为茶业发展龙头,已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海青茶原属安徽祁门槠叶群体品种之一,海青茶平均气温10℃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最低临界温度为-6℃-18℃,最高临界温度45℃。年降水量要求在1000mm以上,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为宜。海青茶冲泡之黄绿透亮,色泽极佳;品尝之香郁味甘,回味悠长。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常饮之能防病抗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海青镇党委、政府不断实施名牌战略,先后有92个茶叶品牌被评为部优、省优名茶,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迈入了全国名优茶行列。全镇拥有茶园面积3万亩,年产干茶200万斤,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
海青镇 - 后河西茶厂
“翠龙山间云雾绕,河西茶园绿如潮;举杯品茗思陆羽,茶经尽写碧雪春”。这是胶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卢清泽写的一首关于茶叶的诗。诗中提到的碧雪春茶,就是胶南市海青镇后河西茶厂生产的名牌产品。
该茶厂依托绿茶开发研究会,按照有机茶生产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无公害管理,所产绿茶全部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该茶厂连续四届成功承办了胶南市“碧雪春”文学奖颁奖大会,吸引了来自省内各地专家、学者、诗人等1000多人,提升了海青绿茶乃至胶南绿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该茶厂在茶园管理中,采用生物灭虫灯杀虫,施用有机肥料,杜绝滥用化肥和农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严格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生产的“碧雪春”牌绿茶达到有机产品标准,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茶质量认证。经青岛市农委立项,该茶厂还建立了青岛市名优茶良种繁育基地,引进无性繁殖技术,进行良种茶叶无性系繁殖,年育苗80多万株。该茶厂引进清华大学高新技术,与中华茶叶微纳技术开发中心,共同研制开发纳米绿茶冲剂、纳米保健茶系列饮品,与山东农业大学、胶南市茶叶技术指导站联合开发富硒和富锌茶,力争在最近几年将茶厂组建成综合性的北方茶叶集团基地,把“碧雪春”系列茶培育成远近闻名的名牌产品